逯岩:817肉鸡——市场决定其存在与发展

  • 华英科技
  • 为中华传统名吃扒鸡而生,817肉鸡自1988年8月17日诞生以来,已走过30余年不平凡的历程。它的问世与发展壮大,为中国肉鸡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然而,在制种及饲养等标准方面,817肉鸡依然存在争议。这会不会影响它的未来发展,这些问题如何解决?未来,817肉鸡发展会否出现瓶颈?发展空间有多大?针对这些问题,《国际家禽》杂志专访了山东省畜牧协会秘书长、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原党委副书记、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逯岩研究员。
      作为817肉鸡技术发明人,逯岩研究员与学科团队首创了利用快大型白羽肉鸡父母代父系公鸡做父本、高产褐壳蛋鸡商品代做母本的杂交制种模式,培育出适宜扒鸡生产加工的小型优质肉鸡817。逯岩研究员还主持培育成功新品种鲁禽99、矮小型黄羽肉鸡新品系、通过国家审定的鲁禽1号和鲁禽3号麻鸡配套系等优质肉鸡新品种(配套系),建立了山东省地方鸡品种资源活体基因库。
      记者:改革开放40年,请简单回顾一下中国肉鸡产业的发展?
      逯岩:改革开放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是白羽肉鸡产业,也是白羽肉鸡推动了中国肉鸡产业的技术提升和产业发展。白羽肉鸡是引进品种,从全国范围来看,产业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从1978年到1986年,是引进推动阶段。事实上,包括白羽肉鸡等家禽引种在此之前已持续了多年。在1982年引进罗曼肉鸡,这属于改革开放后较早的白羽肉鸡引种。当时,国内在饲养技术和管理方面主要是探索和学习,因为肉种鸡和商品代蛋鸡饲养管理不同,父母代既要控制体重还要提高产蛋率。
      这一阶段大约持续了五到六年的时间,重点解决了肉种鸡的营养问题,特别是从育成期进入产蛋期的体重控制问题。由于当时饲养条件比较简陋,肉种鸡均衡度比较差,因此针对每只鸡在同一时间的采食量、饮水量等采取了很多措施,也涉及到营养调整、设施设备改进和管理方法改善等诸多方面。
      从1987年到1996年,是大浪淘沙的过程。经过设施设备的改进以及管理水平的进步,涌现出一批批代表性的白羽肉鸡企业。如大江股份、诸城外贸、圣农集团、民和股份、益生股份、凤祥集团、九联集团、春雪食品等。在此过程中,不少白羽肉鸡养殖场从地面平养转向网上平养,鸡舍环境控制水平有了提升,降低了球虫病等疾病的侵扰。
      从1997年到2007年,主要是在波动中发展。随着企业改制的推进,在生产模式方面也出现了变化。在之前“公司+农户”模式的基础上,开始探讨并实践多种发展模式。如,诸城外贸的“贸工农一体化、产销加一条龙”模式,九联集团的从投资、经营到管理的一体化模式,圣农集团的自繁自养自宰一体化模式等等。这一时期,白羽肉鸡企业在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方面已形成初步的积累,聘请了技术顾问,同时培育了自身企业的养殖技术团队。
      2007年至今,白羽肉鸡行业进入转型升级时期。从养殖理念、品种、饲料、设施设备、环境控制进行了全方位改造,并开始从网上平养转向立体笼养,特别是鸡舍、鸡场环境控制措施得到很大的改善,肉鸡生产性能得到明显提升。如光照、通风、温度的均匀控制,料线、水线、清粪系统的机械化改造与自动化管理,以及目前的智能化控制。近年来,在食品安全与环保等的影响下,白羽肉鸡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开始加大,更加重视精细化管理,推进种养一体化发展,并开始向食品领域延伸。
    记者:在肉鸡40年发展历程中,817肉鸡的培育成功与推广应用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请谈谈它的制种和推广历程?
      逯岩:817肉鸡是我们技术研发团队1985年承担的山东省的一个科研项目,主要是为了扒鸡这种鲁菜提供更丰富更稳定的食材来源。
      当时,在考察了山东德州及其他地方的一些扒鸡公司之后,发现制作扒鸡的鸡肉食材来源不稳定,且种类繁多,质量也参差不齐。比如,当时有的扒鸡生产在春天会采购一些不产蛋的老母鸡,秋天会购进一些淘汰的小公鸡。因此,我们最终确定要培育适合扒鸡生产的肉鸡鸡种。
      培育这样的鸡种,可用的鸡品种资源较多。起初,我们从23个品种体系中组成了16个杂交组合,然后进行筛选。经过多轮重复实验,在1988年8月17日,最终确定一个白羽、一个红羽这两个组合。白羽采用罗曼肉鸡父母代父系公鸡做父本,石岐杂做母本,因为罗曼肉鸡和地方鸡生产的鸡肉的口味不一样,而石岐杂是公认的地方黄羽优质鸡。红羽选择了迪高肉鸡父母代公鸡做父本和石岐杂(母本)进行杂交。
      在某些方面,817肉鸡与白羽肉鸡具有比较高的相似度,但它的生长速度不如白羽肉鸡,因为其性能表现良好,最终确定为扒鸡的专用鸡种。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上,禹城乐星扒鸡成为会议指定产品。
      在后期的制种过程中,发现817肉鸡产蛋量太低、成本太高。在养殖、屠宰环节,817肉鸡存在鸡腿短的问题,加工过程中存在开膛造型太难的不足。因此,在我们的16种不同品种的组合中,有罗曼父母代父系公鸡和星杂579(红壳蛋鸡)组合,生产性能,体型等很适合扒鸡生产,效果很好。从1990年之后,一直采用这种组合进行制种。该模式利用双方最佳的生产性能,母系产蛋量高,生产成本低,父系生长速度快、产肉量高,双双结合,生产性能很好,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符合市场需求,也由此逐渐规范了市场。
      记者:目前,817肉鸡发展现状如何?面临哪些挑战?
      逯岩:经过30余年发展,从解决扒鸡生产鸡源不足的难题,到成功开发出白条鸡、西装鸡、调理鸡、烤鸡等几十个深加工产品销往全国各地,817肉鸡现已成为我国肉鸡产业的三大主导类型之一。2017年,817肉鸡出栏量达15亿羽,约占全国肉鸡年出栏量的16%;产肉量超过100万吨,占到全国鸡肉年产量的8%左右。
      随着817肉鸡的发展,近年来在制种、养殖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配套模式、群体均匀度、父本的制约因素、种源性疾病的困扰等方面。但是,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管理而非技术原因造成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技术研发团队(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制定了《“817”肉鸡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标准编号:DB37/T 2682.2-2015),并于2015年12月正式发布,2016年1月实施。2018年6月,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山东省畜牧总站制定的《817肉鸡制种场》和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德州佳和牧业有限公司制定的《817肉鸡制种技术规范》两项标准,通过由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吴常信院士担任主任委员、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宫桂芬研究员与山东省畜牧总站副站长刘展生研究员担任副主任委员的专家组的评审审定。
      这些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实施,使得817肉鸡在制种模式、生产管理方面更加规范。如,817肉鸡日粮不采用快生型白羽肉鸡采用的饲料。目前,817肉鸡生产性能基本稳定。
      记者:未来,817肉鸡与白羽肉鸡、黄羽肉鸡发展格局将发生哪些变化?
      逯岩:从年出栏量、产肉量来看,817肉鸡所占比重与白羽肉鸡、黄白羽肉鸡均相差较远,但未来的发展空间比较大。817肉鸡生产的鸡肉食材比较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符合市场需求,有商业价值,就会有生命力。
      我在817肉鸡培育成功的1988年就提出:发展小型优质肉鸡,三口一家,一餐一只鸡。但是,817肉鸡生产不可能超过白羽肉鸡和黄羽肉鸡,占比最多达到肉鸡市场份额的20%,当然,从目前接近10%的市场份额到20%,这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现代肉鸡产业有五大因素:专业化的品种;全价的营养;完善的设施设备;精细的管理水平;精准的市场需求把握。这是肉鸡行业发展的五个核心。从国际上看,肉鸡育种性状选育更关注肉质而降低了对生长速度的比重,且养殖端越来越重视动物福利水平的提升。从国内来看,包括肉鸡规模养殖在内,国家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创建稳步推进,肉鸡养殖标准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如今,中国肉鸡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加上非洲猪瘟影响猪肉供给出现缺口,进而冲击整个动物蛋白供应链。与其他肉类蛋白比较,弥补猪肉缺口,肉鸡具有更强优势。
      记者:您作为现任山东省畜牧协会的秘书长,如何看山东家禽业的过去和未来?
      逯岩:山东省在全国家禽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家禽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家禽养殖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肉鸡养殖数量占全国20%以上,居全国首位。除此之外,山东省也是中国禽肉产业出口最大的省份,有三家白羽肉鸡上市企业。
      农业的产业化源于畜牧业产业化,畜牧业的产业化源于肉鸡产业化,而肉鸡的产业化源于诸城外贸的王金友先生的科工贸一体化。王金友董事长曾经确立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推动诸城外贸走外向型发展之路,并成为全国最大的肉鸡出口生产基地,引领行业在养殖方式上由地面养殖向离地饲养的转变,并在祖代鸡的饲养方面总结了一套经验,从而带动了整个山东肉鸡产业的发展,也是中国肉鸡产业的开拓者与创建者。如我之前提到的,在产业发展的第二阶段,山东涌现了一批批优秀的肉鸡生产和食品加工的企业,成为中国肉鸡行业发展的标杆和风向标。
      2012年和2013年在行业出现低谷时,山东家禽也不断反思,积极探索实现转型升级之路。未来,我相信,山东家禽行业及企业仍将凭借多年的养殖经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不断创新的经营理念,打破传统思维,走出具有企业特色的经营之路,保持稳定的行业地位,并将持续引领中国肉鸡产业发展。